中华环保联合会带路工委会携中科院魏源送主任、斯里兰卡科学院阿吉特院士赴深圳调研——共探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新机遇
为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绿色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近日,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带路工委会”)组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魏源送主任、斯里兰卡科学院院士阿吉特(Prof. Ajith Priyal de Alwis)等专家代表团,赴深圳进行考察交流,本次调研重点探讨垃圾焚烧小型化及水环境治理前沿技术,旨在促进中外环保科技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6月25日,代表团到访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双方深入交流环保技术国际转移及产业合作模式,并与三家深圳绿色企业代表座谈,共商绿色技术合作事宜。
座谈会上,一带一路中心主要负责人郝明途详细介绍了中心的发展成果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中国科学院PIFI学者、莫勒图沃大学化学与工艺工程系资深教授、斯里兰卡科学院院士、斯里兰卡国家创新局首席创新官Ajith Priyal de Alwis(阿吉特)分享了斯里兰卡绿色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技术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魏源送主任,展示了中国与斯里兰卡科技合作10周年项目成果,表现了中斯两国在环保科技领域合作的深厚底蕴和广阔前景。
在技术展示环节,深圳智人环保科技、江苏京源环保、郎坤环境集团等企业展示了前沿环保技术,涵盖智慧水务、工业废水处理、固废资源化等领域。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技术适配性和国际合作模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各方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绿色技术标准对接、优化跨境技术转移机制等议题交换意见,并探讨了未来合作方向。
带路工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石祥表示,带路工委会与带路中心共享同一个使命: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让中国绿色技术走出去时,不再因标准壁垒、信息孤岛而折戟沉沙。期望未来双方能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描绘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让中国环保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带路工委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中国环保技术标准国际化,助力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破解垃圾处理难题 探讨小型化焚烧技术应用
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城乡垃圾处理挑战,代表团赴合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交流考察,围绕“气炭互补焚烧”等前沿环保技术展开深入交流。合续科技董事长李文生、副总经理岑海及相关技术负责人参与座谈。
座谈会上,合续科技着重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续盈炉气炭互补焚烧工艺’,该工艺以机械往复炉排炉为基础设计,凭借气炭互补对冲燃烧专利技术,成功达成了废弃物高效清洁焚烧与能源回收的双重成效。技术团队详细阐述了其核心优势:高效协同燃烧:通过气化产物与固态炭的互补燃烧,显著提升热效率,降低能耗;超低排放:通过独特的炉膛结构和分级燃烧设计,确保了污染物排放优于国际标准,例如二噁英类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0.1纳克毒性当量每立方米。适应性广:可处理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固废等多种物料,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代表团一行深入了解该技术的理论及创新点,并指出其在“减污降碳”领域的应用潜力,并建议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废弃物特性开展定制化推广。
石祥表示中国垃圾处理行业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已在技术、装备及运营管理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甚至超越欧盟标准。随着全球环保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工业垃圾与中小规模垃圾处置市场潜力巨大,带路工委会正积极筛选适合“一带一路”国家推广的小型化垃圾处置技术。并强调,将充分发挥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中国先进环保技术“走出去”,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加速合作,带路工委会将组织考察团赴斯里兰卡,深入对接当地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细化试点方案并积极推进。
“共护生命之源、分享智慧治水经验”
代表团调研了鹏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点了解其低碳型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 DIAB 高效气升环流式脱氮生物反应器(Efficient Denitrogenation Process Integrated Airlift Loop Bioreactor 简称DIAB工艺),此项技术开启了工厂化预制污水处理系统的新模式。鹏凯环境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水系统精细化运营,引发外方兴趣,双方深入探讨了DIAB工艺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应用。
代表团高度评价鹏凯环境在智慧水务领域的创新成果,期待未来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水环境治理技术的进步。
此次深圳调研活动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与斯里兰卡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共识,如中斯联合科教中心的成立和科研项目的开展,也为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实质性的国际化对接平台。未来,带路工委会将继续携手国内外合作伙伴,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