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联合会 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 邮箱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我们
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委动态

中华环保联合会一行赴河南城发环境、河南省环保联合会考察交流 共商绿色“一带一路”生态合作新机遇

信息来源:“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

为深化“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国际合作,推动环保技术共享与项目落地,6月13日上午,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石祥带队赴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发环境”)考察交流。中国科学院PIFI学者、斯里兰卡科学院院士阿吉特(Ajith Priyal de Alwis),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等共同参与,双方围绕固废处理、水务管理及国际环保合作等展开深入探讨。

座谈照片

中华环保联合会考察团在城发环境副总经理樊林的陪同下参观企业大楼并观看宣传片,了解城发环境在绿色能源、水务治理等领域的创新成果。随后樊林在会议上介绍了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立足河南、布局全国、走向‘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强调愿与国内外机构共建可持续的环保生态圈,凝聚“一带一路”发展共识。

在技术交流环节,城发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刚及城发水务副总经理韩晓峰分别就固废处理与水务运营的智能化管理实践进行了分享;阿吉特基于斯里兰卡国情特点,系统阐述了该国在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存在的迫切技术合作需求;阿吉特进一步强调,斯里兰卡在水务管理和环境治理领域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他建议中方企业应积极参与斯里兰卡的供排水系统构建及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借助技术交流与项目实施,进一步拓展其海外业务版图。

王亚炜作题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报告,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成果:例如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模式,以及中斯水环境中心的创新合作模式,为双方未来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由座谈阶段,各方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保产业合作展开热议。石祥指出,可再生能源、固废处置及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国际合作发展条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求,中资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首要任务是强化前期系统性培训,着重提高地缘政治风险的研判能力及对东道国法律法规的深入理解。其次,需着力弥补应急处理能力的不足。同时,应积极开展气候环境领域能力建设培训,强化环保意识以支撑项目管理实施,不断深化技术交流合作,促进先进环保技术的本土化应用,从而为沿线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共同迈向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代表团一行合影

此次考察为中外环保合作搭建了务实平台,未来各方将围绕技术研发、项目共建及国际标准制定深化对接,助力绿色“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与地方环保力量的协同联动,共同推动绿色企业出海,中华环保联合会代表团一行于当日下午走访河南省环保联合会,双方围绕绿色品牌出海企业产业合作、技术创新展开深入交流。河南省环保联合会副会长蔡辉、秘书长王伟华等出席座谈,部分本地环保企业代表列席,共谋绿色发展合作新机遇。

座谈会现场

会议由河南省环保联合会副会长蔡辉主持。他对中华环保联合会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期望通过此次会议共同推动环保技术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中国企业搭建优质平台,提供智力支撑。

阿吉特重点介绍了斯里兰卡在废弃物资源化、清洁能源等领域的需求及项目案例。中国科学院团队王亚炜高级工程师系统分享了中国在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及海外项目经验。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助理兼国际部部长杜杨对‘出海计划’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该计划引起了与会企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河南省环保联合会组织本地会员单位代表发言,多家企业介绍了核心业务及海外发展诉求,涉及污水处理、固废处置、清洁能源等领域。双方就如何依托“一带一路”平台推动企业国际化进行了务实讨论。围绕中斯环保技术合作可行性分析;探讨技术引进、联合研发等合作模式;“1441工程”在豫落地潜力;企业出海政策支持;优化企业国际化服务机制等议题展开对话交流。

魏源送指出,企业在出海进程中,人才培养尤为关键,同时建议与出海所在国的官方机构及商会建立沟通渠道,高效利用资源。

石祥表示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助力河南环保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绿色技术全球共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本次座谈为两地环保组织、科研机构与企业搭建了高效对话平台,下一步将梳理合作清单,加速推动项目实质性落地,助力“一带一路”绿色高质量发展。

集体合影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活动会展 - 智库1+N - 政策环境 - 征集目录 - 会员中心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指导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  |  版权单位:“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  |  技术支持:北京世环生态科技发展研究院
©2022 bri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14788号-2